我在幫人做財務規劃時,常會發現很多人覺得自己錢不夠用,但實際了解他們的財務狀況後,卻發現他們不是沒有錢,而是錢都拿去買保險了!
台灣人究竟有多愛買保險?今天用實際數據帶你一探究竟!
台灣人有多愛買保險?看這3個世界排名(2021)
台灣人愛買保險在全球排行榜上有名,看看下面3個2021年的數據,資料來源為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。
1. 保險滲透度──全球第3
保險滲透度是指保費收入占GDP的比例,台灣在2021年為14.8%,其中壽險業占11.6%,產險業為3.2%,全球排名第3。(補充說明:台灣在2019全球第1,2020全球第2)
2. 保險密度──全球第13
保險密度是指每人平均年保費支出,台灣在2021年為4804美元(約14.4萬台幣),其中壽險業占3772美元(約11.3萬台幣),產險業為1032美元(約3.1萬台幣),全球排名第13。
值得一提的是,若單看壽險業的保險密度,台灣可以排到全球第8。美國壽險業保險密度為1837美元,只有台灣的一半。
3. 壽險業保費收入──全球第10
台灣2021年壽險業總保費收入為891億美元,約2.67兆台幣,全球排名第10。
目前全球人口大約有79.7億人,台灣人口2319萬人占全球0.29%的人口,但台灣壽險業保費收入占全球壽險業保費收入的2.97%,是人口占比的10倍之多!
台灣人令人惋惜的資產分配情況
在《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》一書中,出現了一張讓我決心想寫這篇文章的圖,我放在下面,你可以特別看一下保險的部分。
由圖可見,中國人只有4%的資金在保險,日本人16%,德國人17%,美國人24%,而台灣人有42%的資產都在保險。
高成長性的股票資產,美國人有32%,台灣人只有18%。
等於是在這十多年股市大多頭,我們只有18%的資產和經濟一同成長,我們為了讓資金「看似」安全,把資金都放在保險,錯過了蘋果、Google、亞馬遜、台積電等無數間這十幾年來爆發性成長的公司。
如果以指數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台灣人的資金配置,把房地產、股票都算入高風險資產的話,那台灣人的配置方式大約是70歲人適合的資產配置(110 – 年齡 = 高風險資產比例)。
台灣人每年繳多少錢給保險公司?
國人2021年總繳保費1134億美元,約台幣3.4兆,大概是台積電市值(5410億美元)的1/5。
以五年保費可以買下整間台積電的恐怖金額來說,就不難想像台灣人的資金分布有42%是保險。
你繳了多少保費?
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數據,列出108到110年的平均每人保險費與平均每人所得,可算出平均每個台灣人每年繳了多少收入到保險公司。
年度 | 人均保險費 | 人均所得 | 保費占所得比 |
108 | 154,379 | 691,326 | 22.33% |
109 | 142,271 | 726,396 | 19.59% |
110 | 135,980 | 797,546 | 17.05% |
3年平均 | 144,210 | 738,423 | 19.53% |
從上面數據可算出結果,每人平均一年要繳14.4萬元的保費,以人均所得來計算,就是把每年收入的19.53%繳給保險公司,就算用保險業務喜歡提到的雙十原則(保費為年收入的1/10+ 保額為年收入的10倍)當標準,也嚴重超出預算。
繳了這麼多保險費,保障有比別人多嗎?
並沒有!
根據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的資料如下圖,列出壽險業三年(108-110)來的死亡給付概況,以壽險死亡給付總額/死亡人數算出來的「人均死亡給付」,大約落在57萬左右。
你沒有看錯,國人每年平均繳了14.4萬的保險費,壽險額度竟然只有57萬。
57萬的定期壽險有多便宜?對於50歲工作外勤的男性,額度60萬的定期壽險目前大約只要3000~4000元左右。
美國人壽險平均保額451萬台幣,而台灣……
鉅亨網這篇新聞提到,據保德信人壽研究,以2016年個人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為例,美國壽險保額約為台幣451萬,日本約135萬,而台灣只有53萬。
還記得上面的資料嗎?2021年美國人的壽險保險密度(每人平均保費)只有台灣人的一半,但我們的壽險保障只有他們的1/9。
那些保險費到底都繳去哪了?
台灣人每年繳保費14.4萬,壽險保額還這麼低,那錢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?
答案就是──各種地雷保單
地雷保單通常有以下關鍵字:投資型、儲蓄型、還本型、終身醫療等等。簡單來說共通點就是高保費低保障的產品。
而地雷中的地雷就是投資型保單,也是台灣人花最多錢買的保單。
由壽險產業公會的公開數據110年1~12月壽險業績統計,其中的初年度保費收入來源中有56%都屬於投資型保單。
原來台灣人有一半以上的保費都花在投資型保單上,真的非常浪費,這本來可以是大家的投資預算,卻拿來被金融業當成肥羊宰來吃。
對投資型保單不了解的人,可能會這樣想:「不會呀!投資型保單有投資又有保障,應該不會很爛吧」。
錯!沒那麼簡單!這邊簡單舉幾個投資型保單的缺點:
- 高保費低保障
- 投資金額比想像中少(一部分拿去繳保費,一部分拿去當銷售傭金)
- 投資標的不良(都是內扣費用極高的主動基金)
- 多重費用(保險業務、保險公司、基金公司都要賺錢)
上述這些缺點一個個都在侵蝕投資人的獲利,投資人承擔100%風險,獲利卻打折打折再打折,這就是投資型保單的可怕之處。
大部分的金融商品就算再怎麼不適合多數人,也是會有少數人適合使用,但投資型保單是我極少數找不到任何人適合使用的金融商品,未來會出一篇詳細介紹投資型保單的文章。
總結
看完文章後,你是否更清楚保險對台灣人影響多大呢?你是否和我一樣對台灣人的處境感到惋惜呢?
可惜這樣的大環境我們無法立即改變,只能從自己開始,先讓自己了解保險,再慢慢去影響周遭的人,我相信以現在網路世界資訊普及的速度,正確的保險觀念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,地雷保單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少。
想了解保險,看看下面這些文章吧,會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。
如何買保險?你可以參考:
延伸閱讀:買保險,你該重視的五大觀念
如何正確規劃保險?你可以參考:
跟您分享一個觀點,若以身故保障的角度,投資型保單的壽險成本是其他終身壽險、定期壽險無法比擬的,這也是為甚麼仍然有人會使用投資型保單來拉高壽險保額,所以並不是找不到任何人適合使用的金融商品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