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年輕人!珍惜當下健康的自己」←這次標題本來想下得跟70歲老人叮嚀一樣。
我算是生活養生的人,有運動、飲食也正常,但都只是習慣。一直以來就沒有特別注意健康,這陣子接二連三的事情,讓我突然意識到健康對我有多重要。
我開始思考,我們這些現階段很健康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健康、為什麼我們不珍惜以及如何讓自己持續健康。
年輕人如何看待健康?
哪個年輕人不知道健康的重要?但真的看重的有幾個?
看一個人如何看待健康的簡單依據,就是看你把健康擺在生活的第幾順位。
以我自己為例,我之前在讀在職碩時,把「課業」放在「健康」前面,我常常為了趕報告熬夜到兩點,也幾乎停止運動習慣(以前一週運動3天)。
兩年來一直處在高壓的生活模式,我的身體也開始出現問題,因長時間用眼過度,去買隱形眼鏡時老闆不敢賣給我,跟我說:「你的眼睛現在血絲很嚴重,最好不要帶隱眼,等以後比較好再帶」。長期坐在不適合的椅子上,讓我久坐完腰就隱隱作痛。
每次的熬夜趕報告後,那種躺在床上就感受到一陣陣眼睛酸澀與腰部疼痛的感覺,我到現在還記得很清楚。
再舉我身邊的例子,樣本大概在20-30歲之間,我發現大家普遍不重視健康。就拿運動來說,年輕人不會為了健康而運動,反而是因為看重外在(練肌肉、減肥)或是喜歡某項運動等其他因素才運動。
為什麼我們不懂得珍惜健康的自己?
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,我最近終於在《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?》這本書中裡找到答案。
原來不在意健康的最大的原因就是,我們能感覺到「疼痛」,卻感覺不到「無痛」。
我們在健康狀態時,完全感覺不到健康帶給我們多大的幫助,我們可以正常吃喝拉撒睡,維持平淡的正常生活,一切都是因為有著健康的身體。
只有等到你失去健康,才會發現到健康的重要。
短暫失去健康的經驗
前幾天牙齒突然超痛,結果是牙齦發炎,可能是中秋節吃太好。在痛的時候,連思考、情緒都會受影響,才知道平常沒有病痛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。
前陣子親人起床突然發現右手無力,無法握筆、用筷子,趕緊掛急診,結果是缺血性小中風,好險回去吃藥休息兩天就恢復,真的把大家嚇死。
經歷了這兩件事,我真的明白健康有多重要。
正如書上說的,健康一出問題,就算你過得很有理想也很充實,處在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頂端,疾病都可以直接把你踢到最底層,變得只在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。
不健康的日子有多久?
很難說,不過有些統計資料可以參考。
如下圖,根據內政部與衛福部的資料,國人的平均壽命逐年增加,從2012年79.51歲,到2019年80.86歲,8年共增加了1.35年。
然而「不健康餘命」年數,也就是包括失能、臥床、嚴重慢性病纏身等年數,從2012年為7.95年,到2019年增至8.47年為過去8年高點,8年來共增加0.52年。
也就是說雖然我們能多活16個月,但其中有6個月都是不健康的狀態。
我們的壽命變長,但受折磨的時間也變長了。
從上面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,人的一生大概有10%的時間都是長期臥病在床的痛苦狀態(還不包括輕度疾病)。
而這些都是平均的結果,每個人的實際狀況都不一樣,不健康狀態佔你人生的多大一部份,取決於你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、本身的基因、運氣以及醫療技術等其他因素。
最終你會發現,你可以控制的,只有如何對待自己的身體。
如何升級健康能力?
我沒有專業的醫學背景,以下內容主要根據書本或研究,然後再分享一點目前我的心得。
睡眠、飲食、運動,是三大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,幾乎很少人能把這三項都做到及格(我也還在努力中),所以你也一定能從中找到你的不足之處。
睡眠
睡眠不足會導致工作效率差、疾病風險增加、傷害大腦、讓身體無法修復等數不清的壞處。
規律且充足的睡眠,是最簡單可以提升健康的方法,因為你什麼都不用做,時間到了就乖乖睡覺和乖乖起床,就這樣。
我的心得:
前陣子我開始執行一百睡眠挑戰,主要目標是培養規律睡眠與戒掉貪睡鬧鐘。
這個挑戰現在已經來到第43天,感覺自己越來越進入狀況,目前幾乎平假日都能在7:30起床,以及完全戒除使用貪睡鬧鐘的習慣,還需要努力的是晚上關燈後進入睡眠的速度。
在健康的感受上目前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,而我的清醒時間變少(睡眠時間變多),但整體生產力幾乎沒有下降,代表單位時間的生產力是有提升的。
後續有什麼新的進度會繼續更新。
我認為的睡眠及格標準:不分平假日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,睡眠時間至少7.5小時
飲食
何謂「健康飲食」目前有很多說法,但在「不健康飲食」上,大家的想法就比較統一。
所以我們在飲食上的首要目標,就是減少「不健康飲食」。少吃加工食物,如零食、精緻澱粉(白麵包)、甜點、醃製肉品等。
我的心得:
各種加工食物就是為了讓人類上癮而誕生的,我們真的很難抗拒美食的誘惑。
我目前的作法是,告訴自己把精緻美食當成體驗,而不是常態,偶爾吃吃讓自己開心就好。
我認為的飲食及格標準:少吃加工食物,一週喝飲料與吃加工食品的次數低於2次
運動
國外有個著名研究,一篇2017年在美國醫學期刊 (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)」發表的論文,6萬人進行密切監測超過27年的研究成果。
論文的結論指出,只要每週個人化活動指標(PAI) ≥100,不管年齡族群皆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,在男性可以降低17%,女性可以降低23%。總死亡率,男性降低13%,女性降低17%。
我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,要達到100PAI要在一周內的方式有以下幾種。
- 2次20分鐘的極限強度運動(百米短跑、高強度間歇運動)
- 高強度運動75分鐘(跑步、球類運動)
- 中等強度運動300分鐘(健走、有氧)
- 散步10小時。
我的心得:
我覺得運動真的能讓你的身體素質維持在一定水平上。我去打羽球時,常會看到六十多歲的阿伯在場上靈活跑動,他們的身體素質可能比四五十歲沒在運動的中年人還要好很多。
我在家做的運動為深蹲、棒式、跳繩,偶爾加入波比跳,在外則是羽球為主。
我認為的運動及格標準:每周中高強度運動次數兩次以上,總時間超過150分鐘。
總結
其實這篇文章,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,我希望能夠在健康的時候,不斷的提醒自己要珍惜自己的身體,不要等到失去健康時,才來後悔。
我還有個奇葩的想法,就是每個健康的人一年都應該有一天「痛痛日」,也許用什麼無害的化學物質,讓我們能感受到痛苦。我相信過完「痛痛日」之後,你的幸福感一定會提升,也更會珍惜自己的身體。
哈哈好像也不用那麼麻煩,就在你每次身體不舒服時,把感覺紀錄在筆記本上,寫下「哪裡痛」、「有多痛」、「多想念健康的時候」,蒐集成「痛痛日記」定期回顧,效果應該也是不錯。
看完文章後,你會更珍惜自己的身體嗎?你也有過短暫失去健康的經驗嗎?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分享。